【IT时代网北京报道】12月9日,2019年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进入第二日议程。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出席峰会,并做了演讲。
以下为包凡演讲全文:
最近我身边有些焦虑的声音,我觉得其实焦虑是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对未来没有判断。当然我们每个人手里都不可能有一个水晶球做预测,但是我觉得如果看足够长的未来,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大的投资逻辑和判断。
做互联网相关的投资同样离不开大的宏观经济形势,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总体增速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但这本身不是一件坏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当前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
如果说我们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包括人口、资本在内的多种红利以及资源的推动,那未来的发展可能更多要靠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力的提升来自于哪里?短期靠创新、靠改革,长期靠教育,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与之类似,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主要的发展还是靠红利,第一是靠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的红利,第二是市场的红利,但是这两个核心指标到了今天的确都已经碰到瓶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破局之点在哪呢?我觉得主要在于数据的应用。因为过去二三十年里互联网把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带到了网上,这其中产生、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同时大量企业业务也基本上了云。如果我们把数据看作资源的话,其实地下的(待开采的)石油已经很多了,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应用好,一定是下一步创新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我觉得各行各业的存在必须要产生社会价值,互联网行业的社会价值在于什么呢?如果说过去的消费互联网极大程度上释放了中国的消费能力,我觉得下一步就是必须对中国的产业进行改造,要全面地提高中国的生产力,这就是互联网“脱虚救实”的大方向。也只有这样,这个行业才能够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
回到中观层面,互联网红利耗尽后,通过云与大数据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的连接愈发重要,其中存在大量问题,也成为下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方向。而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业务上云后,实际上完成了自身数字化的改造,可以重构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提升管理体系的效率。
消费互联网跟产业互联网有很大的区别。消费互联网更多是To C端,网络效应非常明显,Winner Takes all。在这样的逻辑下,早期经常会出现花钱买流量助推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在细分行业中很容易出现现象级的发展和指数增长,因此企业发展的速度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变得尤为重要,战略上有所谓的“唯快不破”。消费互联网领域寡头效应非常明显,价值高度集中,最终存留下来互联网巨头们优势相当明显。
但是到了产业互联网这个逻辑就不再如此了,光靠烧钱是烧不起的。而且由于产业非常复杂,上下游环节间深度链接又各自独立,所以产业互联网企业往往是线性成长,但是经过一个拐点后成长速度会加快,先慢后快。消费互联网巨头的优势短期在产业互联网里面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中国消费互联网比美国更加发达,以服装行业来看,每年新的服装款式在美国只有3000个,中国是30000个。餐饮行业,星巴克用10年的时间开了1500家店,而瑞信花了10个月就开了1500家店。出行行业,Uber在全球每天只有1500万单,而滴滴在中国一天就有2000万单。
而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两国间明显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比如说工业传感器的渗透率,2016年中国只有4.6%,美国有12%。美国80%的制造业企业已经上云,中国只有30%。每一万个工人对应的机械臂数美国是中国的3倍。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远超中国,这也是未来发展的空间之一。
产业互联网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分三个环节,第一个是上游的生产环节,指的是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它解决的核心是生产环节的效率问题。下游指的是当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后,可以按照需求向上游进行个性化定制。中游指的是流通环节,实际上解决供应链企业的垂直交易B2B平台。
我们认为短期最大的机会可能是在中游环节。原因在于虽然上游环节需求相当大,但从投资角度很难找到特别好的投资标的,因为制造业太复杂了,每个制造业垂直的领域都有很多特殊情况,很难找到一个企业能够覆盖所有的需求。下游的消费环节发展仍处早期,但已经有些企业在尝试布局,做准备。而在中间环节,低效率的现象明显,改进的空间相当巨大。
中间环节的低效率可以通过几个数据看出:中国每天有10000家新公司成立,平均公司寿命只有不到3年,其中20%从事流通行业。随着数字化的改造,流通行业未来应该能够产生巨大的重构机会。第一是缩短交易链条,第二是降低信息的不对等,第三是利用数据、技术的价值,第四是发挥中国世界工厂、应用创新的优势。
流通互联网本质是解决什么问题呢?本质实际上是解决供给与需求匹配的问题。今天传统的产业链中有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比如说信息不对等、交易链条长、SKU相当繁杂难以管理、行业碎片化严重、以产定销。流通互联网需要做的事情实际就是打通整个环节。从上游来说,去经销商,向上集单,提高采购效率。向下来说,用数据指导生产,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及交易管理,统一的仓储、物流和金融服务来全面提高效率。
产业互联网其实由来已久,第一代的阿里巴巴本质也是解决这个问题,它实际是作为信息撮合的平台解决了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到了2.0阶段,除了解决信息问题,B2B的公司开始涉入货流、资金流,通过仓储、物流、金融等各种手段来替代传统经销商的位置,华兴投资的美菜网实际就是2.0的典型代表。到了3.0又往上走了一步进入生产环节,通过对下游大量数据的渗透,了解下游用户需求来指导上游的生产,华兴有一位客户叫百布网,也是布料行业最大的B2B平台,是3.0新时代兴起的代表。
我们现在关注比较多的实际是垂直行业中的B2B平台,往往存在于整个产业链交易的各个环节,从一个环节起步往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发展。
可见的未来,我们认为大家共同要实现的是数据的闭环,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要在交易每个环节都提供价值,从解决信息效率的问题到解决交易效率的问题,再到解决交付效率的问题,以至于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当我们真正能够实现数据的闭环,它就能够真正产生产业链的平台。
从投资角度来说应该选哪些赛道呢?在这里分享华兴的几个标准:第一就是产业的规模要足够大,至少是上千亿的规模。第二,链条比较长,存在低效的环节,且有很多错配的现象。第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上下游环节玩家相对分散,你进入一个行业,如果头部企业市场占比低于20%,这个行业里面应该还有机会。
从美国的先进经验来看,医药、食材、汽配,MRO这几个相对大的品类里都产生了市值超过10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今天中国在各行各业有一系列创新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无论是汽配、工艺品、食材、医药,甚至在上游的建材、原油、化工多个行业里我们都能看到一批新锐的B2B企业,华兴新经济产业基金也在其中进行大量积极布局。
总结一下我们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逻辑。第一,行业足够大,规模在千亿以上,能够形成供应链的壁垒。高毛利、快周转、上游相对分散、SKU多、产品相对标准化,并且希望所投资的企业在供应链上有相对比较强的话语权,现金流相对是健康的。
第二,我们希望看到所投资的企业能够采取一种新的模式将成本结构进行重构创新,对产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改造,改造之后就能为上下游每个环节的收入成本带来结构性的变化。
第三,做投资永远离不开团队,我们永远看重团队。做B2B的团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他所处的行业有深刻的洞见,对行业终局有清晰的认知。第二要具备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很强的技术能力,对行业进行改造。产业互联网很大程度上不光取决于技术创新,对运营要求也相当高。运营、数据、业务三个方面相互驱动缺一不可。【责任编辑/邹琳】
(作者为华兴资本创始人,本文来自于包凡在2019年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的发言)
来源:IT时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