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攻坚”的那段时间里,消杀产品生产企业广东好顺欧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下了两项行业“速度纪录”。“第一,7个小时通过了乙醇生产备案审批。第二,一款气雾消杀酒精产品从接到需求信息到上线销售,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作为好顺欧迪斯的总经理,曲维好对记者讲到,通常情况下,上述两项流程分别需要6个月和45天。
除了政府开辟的“绿色”审批通道,产品能在特殊时期如此快速上线,曲维好觉得,这完全得益于加入了淘宝的C2M超级工厂计划。
一个在过去研发流程需要历经3个月的产品,在阿里巴巴提供的精准数据支持下,“只花3个小时就初步定型了”,让曲维好开心不已的是,产品上线淘宝后,短短几天时间便销售近百万笔,“最高的一天销售达8万笔,这在过去是一个月都很难实现。”
新基建下的工厂
如今,曲维好的工厂每天可以生产销售17.6万支气雾酒精,既能充分满足需求供给,他的工厂也实现了逆势增长。
对产业带工厂而言,“数字化不仅是免疫力,更是增长力。”在3月26日淘宝举行的C2M战略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C2M事业部总经理汪海认为,相较传统工厂,C2M工厂的数字化程度更高,展现出来的韧性也更强。
曲维好的经历并非孤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突发疫情考验着不少像他一样的产业带工厂“厂长们”。董丰豪便是其中一位。他是温州金马文具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其工厂以生产水彩笔、蜡笔等学生文具为主,每年的产值高达5亿。
身为“厂长”,在生产效率和经营周转问题之上,董丰豪最担心的是库存和产品滞销。“原来需要准备43天的可售库存”,而在产业带数字化转型后,借助淘宝C2M系统,“目前的产销协同只需要31天。”千万别小看这被缩短一周时间,董丰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可以帮我们盘活34%的资金占用,大大降低了滞销风险。”
据汪海介绍,为进一步帮助产业带迈向数字化,淘宝在推出面向消费者展示好货的特价版时,与之并行的,还针对供应链上游推出了“超级工厂”和“百亿产区”两个计划。
在汪海的展望里,淘宝C2M战略在三年后要完成目标:不仅帮助1000家产业带的工厂实现产值过亿,更关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10个产值过百亿的数字化产业带集群。“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去创造10个‘线上的义乌’。”
基于当下加快新基建的大背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认为,淘宝C2M的意义在于,通过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持续改进消费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互联互通的效率。其实,汪海团队在做的事情,正是将数字化的新基建带到全国的各大产业带中去,通过推动新基建发展新供给,从而拓展新消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巨头们竞速新基建
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当下,2020年的暖春三月里,“新基建”成为了热门词汇,像阿里巴巴、华为、京东、联想等在内的民营互联网科技巨头们也跻身其中。
除却推动产业带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布,在前期战疫期间,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通过跨行业、跨空间,与产业、社会及民众实现着数据共享、技术防控、复工复产等多项成果,更反映出“新基建”下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而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华为这朵“云”也在为江苏、安徽等地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提供助力,从而实践推动“新基建”。
京东也在开放核心能力和资源,像聚焦解决企业复工物资采购难题,而打造的“京东慧采SaaS专属采购平台”,以及借助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的基础优势帮扶上下游供应商等,都成为推动新基建的一部分。
联想集团相关人士认为集团在2019年提出的“端-边-云-网”的智能基础架构,“最终要实现的是通过智能化应用去赋能各行各业,这与新基建的方向也十分一致。”
当前,新基建炙手可热,可相关产业在推进的过程中究竟会起到怎样的作用?为便于理解,量子位联合创始人李根为记者做了一个形象比喻。“如果说‘数字化’和‘智能化’是要让所有企业都被数据和智能灌溉,那被广为谈及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就像是其中的‘水渠’,而数据中心则是数据存储、使用和分析的‘大水池’。”在李根的理解中,新基建就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传统产业升级。
在中国IDC(InternetDataCenter,是“数据中心”的简称)行业观察多年的张晓雪,最近也在紧锣密鼓地与团队挖掘及分析着新基建下产业会面临的机遇点。她发来的一份《2019-2020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整个IDC业务市场规模达1562.5亿元,这一规模的绝对值虽然相比2018年增长超过300亿元,但增速却放缓了2.6个百分点。
不过,就在全国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量使用科技防疫、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电商生活等措施,培育起了更多新兴客户需求。”她认为这一事实直接带动了IDC行业客户需求规模量级大幅增加,整个业务市场的增势也相较稳定。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认为,当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力量来源,便是“云与数”的结合,而数字应用催生的数据核爆与数据价值也在被放大,“这背后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做支撑”。
警惕大跃进
记者看到,就在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3月23日作出“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示后,第二天的股市早盘便有所动。其中,在全国布局了50座数据中心,并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数据中心企业万国数据,其大盘在3月24日开盘即涨5.75%,3月25日美股收盘价达57.04美元,涨幅高达12.37%。
在万国数据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伟看来,业绩创新高得益于中国乃至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众云厂商对承载着海量云计算、IT基础设施集中的数据中心行业的需求持续高涨。
实际上,数据量和计算量呈现出来的指数爆发的势头,不止出现在数据中心产业。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大中小各具规模的企业等,都在积极投入到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愿景不出其右,均是希冀通过信息革命推动大数据增长。恰如3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谈及“新基建”带来的创新发展空间时所说,“‘新基建’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张勇认为,数字基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方面提供支撑。
黄伟也对产业在“新基建”浪潮下会释放更多产能予以认同。但“切忌大跃进”,“这几年中国的数据中心行业在大踏步成长,但不乏良莠不齐的行业乱象。”黄伟告诉记者,数据中心属于重资产投资,“是以15到20年的生命周期来衡量的,若布局不当会让投资无效”。
而当各产业在新基建下竞速发展,黄伟认为更应保持理性,“产业全面能力的铸就并非一朝一夕”,特别是在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地之际,资源会向专业人士和相关企业倾斜,但“不能走传统一窝蜂的老路”。
选择在大数据安全领域创业的海智,也早早看到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势,只是在他的商业逻辑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数据量爆增更像一把双刃剑”。而在新基建下,企业若没有强大的数字技术能力支撑其从规划到建设,再到后续的运维保障,“从数据中获益”的想法也只是空谈。
这点对董丰豪而言,深受体会。与他一样在温州经营制造工厂多年的“厂长们”,大多对信息化的理解较薄弱,总是照着传统路子走下去,直到出现较大的损失,才会痛定思痛,决定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帮扶产业带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让汪海团队切实看到了中国经济的缩影,同时也让他们更坚定,基于阿里在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实力积累,通过洞察消费市场、供应链两端的需求,以C2M模式对产业带工厂进行升级,可以让工厂离市场更近、离用户更近。【责任编辑/邹琳】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