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洛杉矶10月16日电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日前表示,“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因故障暂停工作的温度测量装置日前恢复了下探作业,有望继续测量火星“体温”。
“洞察”号的测温装置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提供,放置在火星表面,用于测量火星温度及内部热流动。该装置配有一个长约40厘米、代号“鼹鼠”的自锤式长钉,能像机器人一样从火星表面下探至5米左右深度展开测量。但“鼹鼠”今年2月开始执行任务后不久即受阻“搁浅”,仅能下探30厘米左右。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晒出了火星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的首张火星自拍全身图。 IC 图
据介绍,在“洞察”号机械臂的帮助下,“鼹鼠”近日开始继续下探。任务团队希望通过机械臂的外力辅助,帮助“鼹鼠”恢复工作。
任务团队分析说,“鼹鼠”需要靠其周围的土壤增加摩擦力抵抗设备的后坐力,以向下掘进。故障原因可能是由于“洞察”号周围的土壤难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造成“鼹鼠”只在原地“弹跳”而无法下探。还一个原因可能是遭遇了体积较大的岩石。
“洞察”号副首席科学家休·斯姆雷卡尔表示,任务团队尝试了新方法挽救“鼹鼠”,操控机械臂将其铲子的侧面垂直贴靠在“鼹鼠”侧边,以提供侧支撑力,将其固定在下探的洞口。这能为“鼹鼠”继续下探增加摩擦力。但目前尚不确定这一新方法能否完全解决问题。
除了固定“鼹鼠”,任务团队还测试了另一种技术:操控机械臂用其铲子把“鼹鼠”附近的土壤铲到土坑里,改变了之前通过按压火星表面来增加摩擦力的做法。
此前,任务团队远程操控机械臂,将“鼹鼠”的支撑设备移除到一旁,以看清“鼹鼠”下探形成的土坑状况,帮助明确故障原因。机械臂上的相机捕捉到的画面显示,火星表面以下有5至10厘米厚度的硬壳,这与“鼹鼠”设计工作的土壤有很大差异,并且比其他火星探测器所遇到的土壤更加厚重。
“洞察”号于去年11月26日在火星艾利希平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的任务。
(原标题 美“洞察”号测温装置恢复下探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