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移动互联网爆发,涌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中关村创业大街,3W咖啡、车库咖啡听到的都是创业、想法、APP、融资,似乎在大家心里,我只要做个APP就是在做移动互联网,我只要做移动互联就能拿钱,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在偶尔的片刻,一篇名为《APP已死,服务永生》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但很快,大家就忽略了它。各自接着乐呵,似乎看到了逆袭人生的可能。
在回学校毕业答辩的前期,某个早晨,boss让我和两个同事去香山山脚的雕刻时光,我们匆忙赶到那里,boss介绍了一个公司新的合伙人,且称为前辈,由于初创期,人少,大家都不是特别清楚我们要做什么,于是七嘴八舌开始讨论,自嗨之后,前辈开口了:我听了半天,你们说的都是烧钱的事情,作为公司,怎么挣钱呢?
那一刹那,我们有点懵,因为,我们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甚至觉得boss也没想过,在大家的认知里,互联网,只要有用户,就一定能赚钱,当年腾讯拿着用户不知道怎么赚钱的故事,早已传遍四海。
在那之后不久,前辈离开了,他觉得我们背离了商业常识,我们觉得他不懂互联网企业。
一年之后,事实证明,前辈是对的,我想起他说的话,我不是特别懂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但是再玄幻他也是商业,是商业就得尊重商业常识,就得考虑收益、成本、ROI、NPV。
互联网这个行业,每年都有很多新的概念被吹捧,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充满了激情。
我们太喜欢概念了,互联网人,总有种莫名的优越感,总觉得自己代表以后、代表未来,当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时候,我们真是认为,那些告诉我们尊重常识的人out了,他们不懂这个时代,可后面发现,不是他们out,是我们太不懂事。
当移动互联兴起的时候,所有人都想做APP,可很少有人去思考,谁在什么时间、地点会用这个APP完成什么事情;正如那篇被忽略的文章所写:APP所承载的,是服务。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大环境下行,于是出现的局面是:新行业出现,资本方同时捧2-3家企业,企业们拿了钱大量砸钱圈地,最后比拼的,不是服务、质量,而是谁拿到的用户多,VC更可能给谁钱,谁就是赢家,可是,没拿到钱的呢?只能崩盘,比如ofo。
这个模式健康吗?不健康,但所有人都是这么玩的。
雷军说,风口来了,猪都会飞。
可风口过了呢?
于是,聪明的猪都学会,在风口的时候长出翅膀,也就是,尽快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也许有人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那些人怎么那么傻?
那是因为,你没看到机会,人一旦看到机会,会疯狂到自己都认不清自己。尤其处在一个疯狂的环境。
大浪淘沙,也许在早些时候去经历是最好的,正如在在线教育和互联网金融两个当时很火的行业厮混后才知道,在线教育它的核心是教育,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那么稳;同样的,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其次才是互联网。
正如赵强教授(和教授课下聊了很多话题,有机会再分享)在今天的培训说到,所有的商业终将回到关注你的CAC、COC、CLV,当他们健康时,这家公司、这个行业才健康,所有的一切终将回到他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