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正文
人工智能网热度:

工业互联网的超融合能否实现,及其难处

工业互联网能否实现: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去改造工业,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智能化程度,以此达到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智能化生产,等等一系列的应用。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从“互联网+”到“智能+”本身是一种进步吗?当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看到很多想变革传统产业的互联网企业倒掉,最终的成功者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在“智能+”的时代里,能够真正成为主导“智能+”的企业也将只有工业互联网领域内少数的几个头部企业能够成功。

任何技术能否落地,看得是负责项目落地的人的思路。有很多项目从一开始就是忽悠政府的补贴资金,这样的项目是很难落地的;同时,也有很多智能制造的企业是踏踏实实的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设项目的。

直接从一个大面上问工业互联网能否落地,其实无从谈起。要知道,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项目本身失败率就一直很高。因为构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本身就是很容易失败的。它受到各种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而智能制造本身只是现代化企业的一部分。做某件事有很大的失败概率,就否定某件事情是肯定有偏颇的。

在部分优秀企业内,实现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是完全可能的。但想要中国所有企业都实现工业互联网,显然是不可能的。

传统工业与互联网对接过程中的难点

工业互联网在十年前叫“两化融合”,在五年前叫“工业云”,工业互联网所面向的市场本身是存在的,其实只是改了改名字而已。当年主力搞两化融合和工业云的企业,今天大部分都偃旗息鼓了,只有少数企业仍然在坚持。虽然不断地有企业信息化的软件企业涌现,但我们还是明显的看到,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市场在向头部企业的垄断靠拢。因为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市场本身是饱和的。传统工业本身就一直在跟踪着IT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也一直在和互联网开展融合。大型的工业企业都有自己的信息化团队和信息化企业,也早有了自己系列化的信息化产品;大型的IT企业和自动化企业,在市场内部也已经逐渐深入市场的细分。

很多人觉得传统工业与互联网融合 很难,往往是从互联网的角度看工业,觉得自己理解不了,尤其是在一个饱和的市场里,感觉无从下手。而真正理解工业的人,去看互联网,很多早都开始开展了电子商务、服务化转型,在企业内部也引入了各类智能制造的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工业互联网要解决理解工业,理解工业市场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想要落地,一定要应用新技术,解决企业核心痛点。不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永远是没有卖点的。工业互联网要解决产品力的问题。

工业门类很复杂,而互联网的入口很少,今天还缺少足够的能力将互联网用户和企业直接连接起来。再这样的基础上谈供需对接、服务化转型就难上加难了。工业互联网要解决入口的问题。

工业互联网需要将企业从简单生产者变成平台构建者,而并不是所有工业企业的产品都能够形成一定的产品生态体系,这需要企业在市场内有足够的话语权。工业互联网往往是大企业,集团化企业锦上添花的工具,更好的挤占细分市场,推动自身业务发展的工具。因此,工业互联网还需要解决自身定位和市场业务特征的问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dcwlcm666;合作及投稿请联系:1519329887@qq.com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