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1月11日,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中国天眼” (图源:新华社)
据悉,“中国天眼”从2017年10月首次发现2颗脉冲星开始,到11日为止已经发现了102颗脉冲星,两年多来发现的脉冲星超过同期欧美多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数量的总和。
据悉,“中国天眼”的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扩大4倍,使科学家有能力发现更多未知星体、未知宇宙现象等。同时,其每秒最高传输基带数据38G,每小时接收的平均有效科学数据约3.6T。
验收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宣布“中国天眼”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开放运行条件。“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认为,此次通过国家验收,意味着中国将在接下来两三年内将有一系列重要科学产出,同时进一步稳定望远镜的性能。
中国曾是世界上天文记录最久远、最完整的国家,不仅有诸多天文记录资料,还发明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但近代以来,中国在天文方面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说,即便在上世纪,老一辈天文学家也只能寻求与国外合作,相当于借用别人的望远镜,大多只能做一些边缘课题。
正因如此,中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着手打造“中国天眼”了。从1994年开始选址和预研究,到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率团队用20多年帮助中国实现了追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据悉,“中国天眼”在3年前就已建成,而直到现在才正式启用的原因是:为了达成稳定可靠的灵敏度,“天眼”在3年来一刻不停调试和试观测,最终使其观测范围能企及河外星系甚至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灵敏度和分辨率是射电望远镜的两大核心指标,正因有了3年来的不断调试,才让现在的“天眼”远超国际惯例和同行预期。
(图源:新华社)
不仅是调试,“天眼”本身的构造就可以堪称世界之最。其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可以在140米高空、206米的尺度范围内实时定位;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发现星体速度是百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9倍以上;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10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到了3.8毫米。
据项目总工程师姜鹏所说,“天眼”的索网结构,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的,研制出的超高耐疲劳钢索,在国际上尚无先例。
很多科学家认为,“中国天眼”除了天文学观测以及建造望远镜带动的技术创新,它还将成为最精确的物理规律验证实验平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伯克利大学射电实验室主任卡尔·海尔斯教授就认为“天眼”在脉冲星搜寻、观测星际云等天文学领域拥有革命的机遇。无论从范围还是灵敏度上,“天眼”都打败了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
当然,人们也不会忘了亲手打造“中国天眼”的南仁东老先生,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天文事业,从初选址到落地建成,全是由他的团队负责。虽然南老在2017年逝世,未能看到“天眼”正式启用,但后人会永远记得他的丰功伟绩。
亚洲时报 综合
责任编辑:Carr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