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正文
人工智能网热度:

龙芯、海光、申威等国内六大芯片厂商重压之下寻求突破和发展

近日,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5月份中国进口集成电路为1865亿件,同比下降19.6%,同比去年5个月累计少进口了455亿颗,平均每天少进口3亿颗。与此同时,英特尔、AMD、美光、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第一季度合计亏损700多亿。

可见随着美国芯片禁令发布,国外芯片厂商正在承受禁令的反噬。而这也预示着国内芯片需求对外依赖度正在降低,而这背后,是国内芯片厂商在极大的外部压力下,不断创新突破,加速实现国产替代的成果,而这个速度或许要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

自美国芯片法案颁布以来,国内芯片产业在重压之下不断产生突破,国家、企业、芯片厂商齐聚一心,正推动产业向前大步迈进。如今国内芯片产业形成了六大厂商起头并进的局面,其中龙芯、申威、海光、兆芯都有着不错的进展。

龙芯、申威分别在MIPS、ALPHA架构基础上进行自研,已研发出属于自己的指令集,在自主性和迭代前景上都有着不错的优势。而且两家厂商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高机密、高安全的行业,多次参与国家级项目,贡献突出。

海光、兆芯则是基于x86架构进行研发。x86作为PC和服务器领域的主流架构,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而且x86架构遵循英特尔和AMD的交叉授权协议,x86厂商自主迭代也较为灵活,这都为海光和兆芯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海光近期不仅实现财报上的高速增长,还宣布已经完成了对x86的消化吸收,下一代产品也在稳定推进。而兆芯在技术上也有不少突破,近期也成立了股份公司并推进上市,未来前景可期。

而相对于龙芯、申威、海光和兆芯这四家,华为鲲鹏、飞腾的发展就相对受阻。这两家厂商都是基于ARM技术进行芯片研发,但受ARM公司禁售的影响,二者已经与ARMv9版本失之交臂。而且二者还受限于ARM严格的授权规则,失去了自主迭代的权利与空间。目前华为鲲鹏、飞腾虽然正在积极稳固市场,重建自身优势,但业内也在流传ARM公司正联合英特尔,准备下场造芯的消息,如果消息一旦成真,二者保障自身市场的难度无疑指数级增长。

综合来看,龙芯、海光、申威等国内芯片厂商虽顶住了国际压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前行之路依旧需持续努力,相信凭借自身掌握的持续自研迭代能力,国产替代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dcwlcm666;合作及投稿请联系:1519329887@qq.com

赞助商